邱明山医生个人网站

http://qiumingshan.hxmyw.net/

邱明山

姓名:邱明山

职称:副主任医师

医院:厦门中医院

加入时间:2013-06-20

向医生提问

最新咨询
主页统计

今日访问:2

总访问数:19313

回复问题:59

发布文章:18

开通时间:2013-06-20

健康指导 - 查看内容
类风湿性关节炎康复
 

一、急性期:缓解症状、减轻疼痛。

1、制动:可以使关节得到休息,以减轻疼痛,改善功能,防止或纠正关节挛缩畸形。

1)卧床:保持肢体的良好体位,每天取23次俯卧位,尽量避免髋膝关节屈曲,在卧床期间,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最小限度的运动,同时可用护腕、护膝或弹力绷带,起到保温和轻微的固定作用。

2)夹板和支具:可以帮助患者各关节保持在功能位,就是说即使关节活动受限,也能保留部分功能。例如:将各手指保持在轻度屈曲位,让手仍能发挥提、拉及辅助健侧活动等功能;将膝关节保持在伸直位、踝关节保持在站立位,这样即便患者膝、踝关节活动受限,但仍可站立、行走。同一患者可能需要不止一套夹板。白天用的夹板应允许手指充分活动,夜晚用的则要能对腕、指给以最大支持力,使腕、指关节静止在伸位。

2、理疗: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,促进新陈代谢,使肌肉松弛,有消炎、去肿和镇痛作用。

1)湿热疗法:常用的湿热疗法有热水袋、热水浸泡(水温45 5O )、热敷(水温45 5O )和灯烤(皮肤与烤灯的距离以3O50 cm为宜),可使毛细血管扩张,促进血液循环,有利炎症的吸收。

2)紫外线疗法:采用上海产u500W立式水银石英灯。测出患者自身阈红斑量,然后进行治疗。按2级红斑量每次增加原剂50%,少数不敏感患者可增加70%,隔日1次,每个部位照射46次,每次照射小关节不超过4个,大关节不超过2个,总照射面积不超过800 cm2

3)红外线照射:当关节处于红肿痛急性炎症阶段时,红外线照射可消炎止痛。

4)深部透热疗法: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、改善软骨的营养。

a、微波:应用915MHz微波,通过特别设计的辐射器治疗RA患者,它可选择性地加热关节囊组织而不加热皮肤。

b、超短波:采用广东产D L C B I I 型超短波治疗机治疗,设置频率2 7.1 2 MHZ,额定输出功率1 0 0 W,将治疗机的2 个硅橡胶电极板包裹上12cm厚的毛巾,置于手腕部两侧,治疗时间为15 m i n

5)石蜡疗法:可消炎、消肿、止痛。

6)水疗:如硫化氢浴、矿泉水浴、盐水浴等,有促进新陈代谢、改善骨关节营养、防止关节强直的作用,水疗后能进行体疗则效果更好。

7TENS:主要阻断C纤维传导的疼痛,而对传导“快痛” A6纤维阻断程度较小,骨膜、滑腹、关节囊由无髓鞘的C纤维支配,故从理论上讲TENS可减轻关节疼痛,用T E N S治疗仪输出双相方波,波幅0~50mA,频率1 2~100Hz 波宽可调(50~400us) 用导电硅橡胶板作电极。由于关节负重后可引起或加重RA病人的疼痛,因此先测定病人手腕负重时同以作为检验疼痛程度的依据。

8)超声:超声可使髋关节温度升至4144 ,从而起到治疗作用。

二、亚急性期:维持关节活动度。

1、推拿按摩: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,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,并能缓解肌肉痉挛和关节僵硬、畸形。包括被动运动,因有些患者怕痛不合作,可由家人或医务人员协助其进行被动关节活动,注意不可超过关节生理活动范围,忌使用蛮力。应用推法、滚法、揉法及点穴法等,隔日1次,30次为1疗程,疗程间隔1月,间隔期嘱病人行关节功能锻炼。肌力增强训练对亚急性期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,可进行主动辅助训练和渐进抗阻力训练,也可做以治疗师的手为抵抗的徒手抵抗训练。

2、针灸疗法:除常用的针刺、温灸、电针、穴位注射、穴位离予导入、激光穴位照射等方法外,近年来又发展了麦粒灸、太乙神针灸、蜂针、浮针等新的针灸方法和针具,还有突出康复治疗时间和时机的“三伏”针灸法、“顺势伏针”针灸法等。

1)灸法:外灸腰阳关、腰俞、命门、至阳、神道、悬枢、中枢、灵台、大椎,每次选取5穴,每穴五壮,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。

2)针刺:

a、主穴:以督脉、阳经为主。配穴:上肢肩、肘、腕关节痛甚者取风池、肩髃、曲池、外关、虎口透后溪:下肢关节痛甚者取肾俞、环跳、阳陵泉、足三里、绝骨、丘墟、太冲、三阴交等.指关节痛剧变形者加谷透后溪,腕关节痛甚加阳池:肩关节者加肩、肩贞:膝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者加鹤顶、、膝眼;踝关节肿痛变形者加解溪、昆仑;脊椎病变者加相应节段的夹脊穴。

b、根据中医痹证性质、发病部位、循经取穴。行痹:膈俞、血海;痛痹:肾俞、关元;着痹:足三里、商丘;热痹:大椎、曲池。此外肩部:肩、肩贞、肩内阿是穴;肘部:曲池、合谷、外关、尺泽;腕部:阳池、外关、阳溪;指关节:取八邪穴;髋部:环跳、悬钟;股部:承扶、风市、阳陵泉;膝部:犊鼻、粱丘、阳陵泉;踝部:解溪、昆仑、丘墟;趾关节:取八风穴。

3)穴位注射:多采用原穴,郄穴、合穴等特定穴及一些经验穴。轻度疼痛可选用活血化瘀类中药;中、重疼痛则应采用强烈的具有消炎止痛的中药、蜂毒制品。注射剂量不宜过大,但宜多针,一般隔日注射1次。目前多用正清风痛宁、追风速注射液等。

4)温针疗法:主穴:大椎、至阳、命门、腰脊穴及大椎等。配穴:肩髃、合谷、曲池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解溪、外关。方法:先取华佗夹脊穴及大椎等,后取四肢穴位。速刺进针,捻转得气后,针柄上插入1.5cm2cm长艾条,将艾条点燃,待艾条燃尽后取针。

5)电针疗法:取穴:关节邻近穴位为主。方法:一般选用疏密波或变频连续波,刺激强度中等,时间一般应在30分钟以上。

6)神灯局部照射:2/d2030 min/次,照射及热敷时注意预防烫伤,皮肤与神灯间距保持在3545cm,以温热感为宜。

3、活动训练:动员患者本人主动运动,不能完成的部分可依靠手的辅助,训练中出现疼痛,要鼓励患者忍受和克服。医疗体操的作用在早期主要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防止软组织粘连,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;在晚期主要是松解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,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。

1)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:如关节活动操:

颈部活动:先向左右两边旋转颈部,再将头部上仰,反复2050次。

上肢活动:双手握拳前击,再伸开手指,重复2050次。

挺胸呼吸:将上肢后伸,并轻轻外展,同时深呼吸, 2030次。

腰部运动:腰部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,重复1020次。

下肢运动:向前后左右各方向摆动下肢,2050次。

活动手指:可用两个滚珠或核桃在手心旋转,闲暇时可随意进行,于水疗后练习,效果更好。

指关节:握拳与手指平伸交替运动。

腕关节:握拳作旋转运动。

肘关节:手掌向上两臂向前平伸,屈曲肘关节,再伸肘。

肩关节:作前后旋转及上臂外展和“蝎子”爬墙运动(即双上肢尽可能慢慢向前、向上举,同时掌指关节交替屈伸)

膝髋关节:作下蹲运动与向前、向上抬腿运动。

踝关节:作踝关节屈伸及旋转。3/d10~15min/次。

2)保持和增强肌力的训练:在不引起疼痛的适当体位下,肌肉作等长收缩,每次持续用最大力量收缩6s;每天2次,轮流收缩各组肌肉,可增强肌肉力量。(3)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:使用步行辅助器具和各种其他辅助器具,使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动作。

4、作业疗法:是指以科学知识和治疗师的专业经验作为依据、符合患者兴趣的、可选择、可调节的治疗方式。它有一定的治疗目标,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,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或工作学习有关,有助于改善或预防功能障碍。包括以下训练;(1)增强肌力训练:如利用木工、铜板、砂磨板等作业活动,为患者提供抗阻、抗重的主动运动。

2)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:利用桌面推拉滚筒运动或擦拭运动以及木钉盘的摆放等作业活动,可有效地维持关节活动度。

3)改善协调和灵巧度的训练:利用编纺、木刻、镶嵌等作业活动可充分改善协调和灵巧度。

4)增强耐力的训练:原则为少负荷、多重复、根据患者的状况、兴趣安排或较容易、或较难、复杂的作业活动。

5、水中运动:可以消除部分体重对运动的影响,减轻关节的压迫,减轻运动中关节疼痛,使肌肉放松。特别是水中运动可明显改变下肢功能.水的浮力减少体重对下肢的负荷。水的压力改善关节肿胀并促进回流。水的阻力可用来抗阻运动,提高肌力和有氧运动水平。

6、牵引疗法:适用于挛缩较重者。主要利用滑车重锤牵引屈曲的关节。如对膝关节有Ouengel法、牵引法、阶段性石膏绷带矫正法;对肩关节可采用体操棒、滑车、铅锤等。从2kg开始.逐渐增加到51Okg。根据个人耐受度调节牵引重量,每次至少3O分钟,每天12次。或者按摩挛缩的关节屈肌肌腱附着点和伸肌肌腹。然后徒手缓慢牵伸关节,运作要轻柔,避免暴力,以无痛感为限。

三、慢性期:残疾的康复。

1、自主全身锻炼:每日应活动关节23次,每次即让所有关节至少做3遍全范围运动,再做23次关节伸展运动及健身操训练,之后进行臂轮、拉力、划船、阻力自行车、肋木、弹性胶圈、健身环等锻炼。

2、支具:膝、踝关节功能障碍时可使用膝支具、短下肢支具,及多种步行辅助支具。必要时使用轮椅,亦可制作日常生活活动自助具。

此外,日常生活训练,分担家务,参与社会活动,饮食控制、心理疗法等也十分重要。

0.1654s